AG8.COM·(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AG8.COM集团重庆AG8.COM集团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E'ws Centre

天然气改革:取势、明道、优术

日期:2014-04-24
分享: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开启了我国以释放改革红利而进一步激发经济增长动力的发展新阶段。在此后不久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改革自然成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大家围绕改革的话题讲思路、谈困难、议对策,可称得上“改革呼声逐日高,满堂高论尽妙招”。改革共识早已充分凝聚,改革的步伐实际上也已悄然迈出。
  在宏伟的改革蓝图中,能源领域的改革格外引人瞩目。这其中,天然气因其巨大的资源潜力和消费利用上的清洁、便捷和高效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异军突起。“十一五”以来,实现了质和量上的跨越式发展。但我国天然气产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同样有着“成长的烦恼”。既有的增长红利持续削弱,市场动力不足的深层次矛盾持续暴露,推动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是目前的唯一出路。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视角,改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记得2011年4月在中组部主办的“低碳能源领导者专题研究班”上,上海交通大学孟宪忠教授以长江商学院的校训,即“取势、明道、优术“作为主线,深刻剖析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新趋势及对策。这六个字源自《道德经》和《孙子兵法》,集中体现了古典的中国智慧中朴素的系统观念和协同思维。毋庸置疑,天然气市场改革将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项改革举措都关系全局的成败,宜“取势、明道、优术”而为之。
  未来能源之“势”
  取势、明道和优术分别代表了三个层面的要求。其中取势代表的层面最高,也最重要。取势,远见也。这里的“势”指的是大方向和大的发展趋势。“势”往往无形,却具有方向,顺势而上则事半功倍,逆势而动则事倍功半。从整个人类利用能源历程来看,大体经历了从低能源密度向高能源密度、高污染向低污染、高排放向低排放的逐步演进过程。在资源、运输、安全、环保和减排等重重制约下,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很难在未来一次能源消费中再有新突破。而天然气必然是未来能源之“势”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大幅度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走恐怕是来不及了,得跑了!
  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天然气开发市场动力不足。2012年,我国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9612.2亿立方米,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5008亿立方米,均为历史最高水平。但这依然与预计的理论资源蕴藏量有很大差距。天然气资源勘查潜力巨大。由于勘查主体少,竞争不足,影响了天然气的增储上产。此外,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25万亿立方米,煤层气资源量约36万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也非常可观,但由于勘查开发扶持政策不到位,以及市场规范的缺失等原因,我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严重滞后。没有足够的资源,哪来的天然气大发展?
  从国外来看,欧美和北美的天然气工业发展,都经历了从最初的垄断一体化经营到目前的自由化竞争市场的演进历程。尽管这些国家具体的运营模式还有很大的差异,但归纳来看,其天然气市场演进都在朝着放开管制、多元竞争、专业运营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也是欧美等成熟市场曾已经历过的普遍问题。由此可见,从大的方向和趋势上讲,中国天然气市场改革也必然朝着主体多元化、运营专业化、监管常态化、竞争国际化的目标持续迈进。这是我们要取的“势”,是不因我国特殊现状而不同,不因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势”。要说明的一点是,《决定》明确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削弱政府监管。要突出政府在制定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监管作用,这一点不但不能削弱,还要加强。这恰恰是天然气市场规范运行的有力保障。
  市场化改革之“道”
  “明道”可以理解为明确路径、把握规律和确立原则。换言之,明道讲的主要还是理念和原则层面的问题。从“明道”的角度来看,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路径选择不可能脱离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自身现状而谈。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曾指出,改革的障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利益集团的阻挠,二是路径依赖。其实,我以为还可以再加第三个方面,即阶段性的制约。
  就中国天然气市场而言,当前阶段的制约因素包括: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以天然气管道为例,截至目前,我国天然气管道干、支线总长度约6万公里,仅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仍处于管网发展的初级阶段。二是市场主体培育不够。天然气工业投资密度大、风险高,且安全、环保等技术要求极高。在我国,除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家之外,能够达到投资、建设、运营天然气上中下游产业标准和要求的市场主体不多。培育这样的市场主体尚需时日。三是可承受气价短期内难以提高,天然气消费还有很大潜力。任何改革都是两难选择,正是由于这些阶段性制约因素的存在,天然气市场化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路径选择上,同样要遵循分阶段、渐进式推动,注重“两难”目标的协调与平衡,并不断排除错误理念的误导。
  企业体量大,并不能与垄断简单地画上等号。一提到市场化改革,总有人会将之与拆分中石油、中石化两大油气巨头直接联系起来。简单地拆分并不意味着市场多元化和运营专业化。关键是通过灵活的混合所有制等经济手段,不断培育有竞争实力的市场主体参与到天然气勘探开发、管道建设和生产运营中去。
  目前,全世界有70多个国家设有国家石油公司,在其中55个主要产油国中,有40多个国家只设一个石油公司,实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从欧美国家现有天然气运营来看,也并不是完全竞争性的分拆模式一种。从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来看,发达国家石油寡头通过并购重组,形成了诸如埃克森美孚、BP、壳牌等超级跨国石油公司,它们拥有着全球80%以上的石油石化前沿技术,国际化经营水平、盈利能力、技术实力都远超国内的中石油、中石化。可以说,没有一定的规模很难在全球竞争中占有席位。从获取资源利益最大化和天然气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角度来讲,有必要打造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石油公司。如果简单地以拆分方式推行天然气市场改革,不但有可能重蹈当年盲目拆分煤炭导致遍地小煤窑的覆辙,而且有可能损害我国天然气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利益。
  市场化改革当以理顺价格为前提。任何改革措施的推出都要讲究先后。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天然气产业市场化,必须先理顺天然气价格。因为价格是市场信号,扭曲的价格反映的是错误的市场信息,从而误导市场运行,导致供需失衡等矛盾。要从天然气作为资源型商品的属性出发,从质量和效益出发理顺价格。参照供水和供电行业,清晰界定天然气供应中的公益性环节和经营性环节。属于公益性环节的应遵循其自然垄断规律,实行政府定价,加强政府监管。属于经营性环节的,要合理测算成本、,参照天然气供需状况、稀缺程度和需求侧可承受能力等因素逐步放开价格管制,让市场去发现价格。在这一过程中,市场价格的放开节奏要与需求侧的可承受能力同步。此外,还可以通过逐步发展天然气期货、现货交易市场,完善天然气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落实改革之“术”
  “优术”的“术”指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等。“优术”谈的是最具体、最微观的操作层面的问题,但从改革的角度来讲其实也是最难、最关键的“落地”的问题。改革措施如果不能得到落实,也就等于没有改革。熟悉相声表演艺术的人都知道,对口相声中一捧一逗间有“三分逗、七分捧”的说法。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捧哏台词少还更重要呢?其实,相声表演的魅力就体现在其节奏和火候的把握上。表现时,逗哏演员专注于“抖包袱”,而“抖包袱”的时机和温火程度都靠捧哏演员看似不经意的几句台词来把控拿捏到位。
  同样道理,天然气市场改革涉及的面广、渐进阶次多,每一次向最终改革目标的迈进,都要求改革的设计者像一名手持手术刀的外科医生一样,胆大而心细,调控好节奏、把握好时机,一旦认准就大胆发力。2011年年底,国家就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天然气需求下滑的有利时机适时推出天然气价格改革措施,此后,2013年7月,又进一步推行了价格调整方案,逐步确立了增量气与可替代燃料合理比价,存量气分步调整的阶段性改革策略。下一次改革选择什么时机,我想我们还是有必要超前谋划、待机速动。